机读格式显示(MARC)
- 000 01880nam0 2200277 450
- 010 __ |a 978-7-5300-0436-4 |d CNY18.00
- 100 __ |a 20200311d2020 em y0chiy50 ea
- 200 1_ |a 会馆史略 |A Hui Guan Shi Lue |b 专著 |f 李乔著
- 210 __ |a 北京 |c 北京人民出版社 |d 2020
- 225 1_ |a 中国历史小丛书 |f 吴晗主编
- 225 1_ |a 新编历史小丛书 |f 戴逸主编
- 300 __ |a 大家小小书 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
- 330 __ |a 本书详细介绍了会馆的发展历史。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。始设于明代前期,迄今所知最早的会馆是建于永乐年间的北京芜湖会馆。嘉靖、万历时期趋于兴盛,清代中期最多。即使到了清代后期,突破地域界限的行业性会馆仍然只是相当个别的。此时出现的一些超地域的行业组织,大多以同业公会的面目出现。明清时期大量工商业会馆的出现,在一定条件下,对于保护工商业者的自身的利益,起了某些作用。但会馆与乡土观念及封建势力的结合,也阻碍了商品交换的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。明清时期的会馆大体可分为三种:北京的大多数会馆,主要为同乡官僚、缙绅和科举之士居停聚会之处,故又称为试馆;北京的少数会馆和苏州、汉口、上海等工商业城市的大多数会馆,是以工商业者、行帮为主体的同乡会馆;四川的大多数会馆,是入清以后由陕西、湖广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等省迁来的客民建立的同乡移民会馆。早期的会馆绝大部分设于北京。这一时期的北京会馆,主要以地域关系作为建馆的基础,是一种同乡组织,与工商业者绝少关系。明中叶以后,具有工商业性质的会馆大量出现,会馆制度开始从单纯的同乡组织向工商业组织发展。后期的工商业会馆还可能同中国古代的纲运制度有着渊源关系。明代后期,工商性质的会馆虽占很大比重,但这些工商业会馆仍保持着浓厚的地域观念,绝大多数仍然是工商业者的同乡行帮会馆。
- 606 0_ |a 会馆公所 |x 历史 |y 中国
- 701 _0 |a 李乔 |A Li Qiao |4 著
- 801 _0 |a CN |b ZPHC |c 20201013